《啦啦操》教学大纲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啦啦操 学分/学时: 2 学分/34学时
课程类别:体育专修课 授课对象:各学院本科大二学生
开课学院:公共体育课部
预修要求: 学生具备基本体育运动技能与知识
2、课程介绍
《啦啦操》是大学体育本科专修课程,也是一门大学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本大纲的编写依据是 教育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参考了国内同专业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啦啦操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基本创编原理,介绍大学生源自英国始于1946练习及方法,围绕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体育锻炼能力这一目标,依托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啦啦操理论课讲授、运动技能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由此提升学生的身体形态、艺术修养、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竞争能力。
3、教学目标
(1)思政目标
通过啦啦操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改善身体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水平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让学生自觉形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2)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啦啦操的概念、目标和特点,理解啦啦操基本技能与方法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啦啦操的基本内容,掌握啦啦操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懂得啦啦操创编基本原理以及表演和训练组织活动的基本能力,参与推广普及啦啦操在高校中的应用。
(3)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体育活动和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熟练掌握啦啦操基本身体姿态练习、啦啦操基本手位、啦啦操专项素质训练、啦啦操花球成套动作和大学生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方法及练习方法等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运用啦啦操理论和实践原理,根据啦啦操运动特点能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进行日常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4)素质目标
通过啦啦操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阳光的体育精神和生活态度;结合专项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享受集体荣誉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类 别 |
教 学 内 容 |
学时占比 |
||
学时 |
百分比 |
|||
理论 部分 |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啦啦操欣赏 |
0.5 |
6% |
|
啦啦操运动概述、啦啦操欣赏 |
0.5 |
|||
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啦啦操竞赛简介 |
1 |
|||
实践 部分 |
技 术 部 分 |
啦啦操基本动作 |
2 |
46% |
啦啦操基础动作组合 |
6 |
|||
啦啦操成套动作 |
6 |
|||
啦啦操创编 |
2 |
|||
身 体 素 质 |
有氧耐力 |
5 |
29% |
|
柔韧 |
3 |
|||
力量 |
1 |
|||
速度与灵敏 |
1 |
|||
其 它 |
考试 |
2 |
15% |
|
机动 |
2 |
|||
体测 |
2 |
|||
合 计 |
|
34 |
100% |
啦啦操专修课教学进度表
课次 |
教 学 内 容 |
专项身 体 素 质 |
第一周 |
1、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2、我校体育工作概况及体育课有关规定 3、介绍本学期上课内容及要求 |
身体协调性、灵巧性练习 |
第二组 |
1、学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一讲) 2、学习啦啦操基本姿态与常见基本手型 |
正、侧、后压腿练习 |
第三周 |
1、学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二讲) 2、学习啦啦操基本乐感练习 |
手臂控制、协调练习 |
第四周 |
1、学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三讲) 2、复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一讲、第二讲) |
手臂控制、协调练习 |
第五周 |
1、学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四讲) 2、复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 |
手臂控制、协调练习 |
第六周 |
1、复习啦啦操32手位基本手臂动作(完整版) 2、理论:啦啦操理论知识及作用 |
下肢控制、协调练习 |
第七周 |
1、学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一讲) 2、学习啦啦操常见六种基本步伐及组合实践 |
下肢控制、协调练习 |
第八周 |
1、学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二讲) 2、复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一讲) |
下肢控制、协调练习 |
第九周 |
1、学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三讲) 2、复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一讲、第二讲) |
身体协调性、灵巧性练习 |
第十周 |
1、学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四讲) 2、复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 |
身体协调性、灵巧性练习 |
第十一周 |
1、复习校园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完整版) 2、组织“最美啦啦操作业”评选 |
身体协调性、灵巧性练习 |
第十二周 |
1、理论:啦啦操队形创编(第一讲) 2、花球啦啦操队形创编与实践应用 |
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练习 |
第十三周 |
1、理论:啦啦操队形创编(第二讲) 2、花球啦啦操队形创编与实践应用 |
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练习 |
第十四周 |
1、介绍源自英国始于1946与测量方法 2、组织项目体测 |
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练习 |
第十五周 |
1、考试校园花球啦啦操全套动作 2、教学内容及国内外比赛录像欣赏 |
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练习 |
第十六周 |
1、补考 2、进行学期总结 |
|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1、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学生体育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是一门科学,并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式、手段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达到科学健身目的。
本部分注重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啦啦操专项知识的传授,主要讲授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啦啦操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我校体育工作概况及体育课有关规定等基础理论和啦啦操概述、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的发展趋势、舞蹈啦啦操基础知识、技巧啦啦操基础知识、啦啦操音乐选择与制作和竞赛知识简介等专项理论。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理论教学质量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3)理论教学内容
① 基础理论
a体育与健康的概念与功能
b 啦啦操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c我校体育工作概况及体育课有关规定
②专项理论
a啦啦操概述
b啦啦操的发展趋势
c啦啦操基础知识
d自编啦啦操的相关知识
e啦啦操竞赛规则简介
③多媒体教学
a啦啦操教学和比赛视频欣赏
第二部分:专项训练锻炼部分
1、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调节人体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三部分:专项技术和专项技能锻炼部分
1、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大纲本着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选择较为普及的舞蹈啦啦操项目作为选项课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我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学习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不同类型的啦啦操组合与套路及科学锻炼方法,参加啦啦操编排实践,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项特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校园示范啦啦操等级考核,完成啦啦操的若干编排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个性特征以及良好的审美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和文明体育行为的教育。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① 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②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③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增强交流和团结,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激发竞争意识。
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
(3)技术技能教学部分
① 专项基本动作练习
a上肢动作练习内容:基本手型和32个基本手位。
b基本下肢动作和基本跳步内容:立正站、军姿站、弓步站、侧弓步站、锁步站、吸腿站、分腿小跳、分腿大跳和踢腿。
② 花球操成套动作
③学生自编啦啦操组合或套路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严格按照创编原则进行编排,充分发挥集体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动作创新。
(4)专项身体素质
①耐力:12分钟有氧、耐力跑、跳绳、变速跑
②力量:半蹲跳、双杠屈臂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卧撑
③速度: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30米跑
④灵敏:弓箭步转体、立卧撑跳转体、前后滑跳、屈体跳、跳起转体、快速后退跑、快速折回跑
⑤柔韧:压腿、踢腿、压肩、体前屈、坐位体前屈
(5)考试内容及方法
花球操和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均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考试。学生自编操采用“以赛代考”的方法进行考试。
“以赛代考”方法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分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编排,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把考试变成表演赛,改变传统考试方法的某些弊端,但此方法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自编自练的能力后采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6)评分标准
啦啦操评定因素
动作的正确性 |
a、身体姿态要舒展;b、动作技术要正确;c、动作范围要适当。 |
身体的协调性 |
a、身体协调运动;b、动作轻松、有弹性;c、动作清晰,无多余动作;d、动作避免过分松弛或过分紧张。 |
节奏感 |
a、动作要充分表现音乐情绪;b、动作和音乐节奏要配合协调;c、一连串动作的节奏要准确。 |
表现力 |
a、动作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b、提倡个人风格的表现力。 |
啦啦操专修体育课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成套动作 评分依据 |
分数 |
评 分 标 准 |
|||
准确性 熟练性 |
幅度 力度 |
协调性 表现力 |
节奏感 |
||
动作完成 质量好 |
90--100 |
动作准确 熟练 |
动作幅度较大 有力度 |
协调优美 表现力强 |
节奏感强 |
质量较好 稍有错误 |
80--89 |
动作基本准确 熟练 |
个别动作幅度较小 力度稍差 |
较协调优美 有一定表现力 |
节奏感较好 |
能完成 有明显错误 |
70--79 |
动作不够熟练 有显著错误 |
部分动作幅度较小 动作松懈 |
不够协调 表现力一般 |
不明显 失去节奏 |
能完成 有严重错误 |
60--69 |
动作熟练差 有严重错误 |
成套动作幅度较小 力度差 |
协调性差 表现力差 |
明显失去节奏 |
不能完成 |
60以下 |
成套动作姿势 严重错误 动作不能完成 |
无力度 |
不协调 无表现力 |
成套动作 大部分失去节奏 |
啦啦操套路队形创编操评分标准 |
|
90—100分
|
全套动作顺利、流畅,整体协调性强,动作一致,节奏感强,表现力强,动作规范,符合健身性啦啦操创编的技术性原则,合理利用所学知识。 |
80—89分 |
全套动作顺利、流畅,整体协调性较强,动作较一致,节奏感较强,表现力较强,动作规范,符合健身性啦啦操创编的技术性原则。 |
70—79分 |
符合健身性啦啦操创编的技术性原则,能顺利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整体性较差,表现力一般,节奏感一般,动作技术应用较合理。 |
60—69分 |
能顺利完成全套动作,整体配合一般。 |
60分以下 |
动作编排不合理。 |
5、考试方法
本课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方式、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合理设置了标准比例。在该标准中.过程性评价在总分中占有一定权重比重。也是为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持续性。过程性评价由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测试、期中考试给出评价,其中阶段性考核分为第六周与第十二周两次,期末总成绩考核具体内容与每项测试内容的评分细则均会在教学平台的资料中公布,学生可随时查阅进行练习。学习通网络平台成绩是由章节任务、章节测试、访问次数、讨论、作业等构成。平台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平台最后给出的成绩由学生利用手机,电脑通过在平台中的文习情况任务点完成情况给出。
学 习 评 价 体 系 |
线上学习通系统(20%) |
1、章节任务 |
40% |
评介过程多元 期初评价 期中评价 期末评价 |
2、章节测试 |
30% |
|||
3、线上作业 |
20% |
|||
4、章节学习次数 |
10% |
|||
线下学习成绩(45%) |
1、课堂表现 |
10% |
评介过程多元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组组评价 生生评价 |
|
2、课堂实践与作业 |
5% |
|||
3、阶段性考核 |
30% |
|||
期末考试 (30%) |
1、实践考试 |
80% |
||
2、源自英国始于1946 |
20% |
6、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教材:
《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三套VCD. 教育部. 2020.
《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王锋等.教育部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home/,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
《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2014》,徐中秋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国家级.
主要参考书籍:
[1] 马鸿韬主编.啦啦操运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中秋,邱建刚主编.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陕西: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学生体质健康网http://www.csh.edu.cn/index.htm,国家.